close

大家還記得「智障型手機」的時代嗎?有一名網友日前在「爆怨公社」吐苦水,現在手機一打開就被五花八門的資訊充滿,回想16歲時的年代,只能玩無名、即時通、MSN,讓他不禁無奈地說「單純的網路時代回不去了」,而該篇貼文意外勾起其他網友的共鳴,掀起一陣懷念潮。

寶寶粥

萬一寶貝在食用寶寶副食品的時候真的發生大過敏,比如說全身發紅、大範圍蕁麻疹,嘔吐好幾次,或者腹瀉有血絲等等,可以跟醫師討論,通常兇手都是「牛奶、雞蛋、黃豆、海鮮、堅果、小麥」這六種食物其一。如果是吃太大量,可以先暫停兩週,兩週後再吃一口看看。如果吃一口也大失敗,只好先放棄此食物,等寶寶一歲以後再說。但爸爸媽媽真的不用太害怕發生過敏症狀時,抓不到引起過敏的食物元兇。在一般情形下,這樣的少量多樣化飲食,就算有不適應,也只會發生輕微的症狀,比如說少許皮膚疹子、輕微的肛門周圍小紅疹等等,這些情形都不需要太在意,畢竟下次吃到同樣食物,又是幾天以後了。嬰兒副食品如果症狀越來越改善,表示耐受性慢慢在建立,如果過敏越演越烈,也只好放棄,等寶寶一歲以後再說。假如給寶寶連續好幾天吃同樣的食物,容易讓腸胃道免疫系統無法負荷,進而誘發過敏反應。以前在門診,就聽到很多媽媽詢問,孩子只是吃米糊兩三天就過敏,接著試每一種食物都是吃三天後過敏,害她心中充滿了挫敗感,不知道要怎麼繼續吃。其實,如果少量多樣化,一天只吃個一兩口,搭配其他食材也是少量的吃,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。以免疫學的概念而言,少量多樣化的免疫訓練,也是母乳寶寶不容易過敏的原因之一,因為「媽媽吃甚麼,母乳中就有甚麼,而且少量而多樣化」。

一名男網友在臉書社團「爆怨公社」表示,想回到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,他感嘆地說,想當年只能玩無名、即時通、MSN,甚至連看謎片都要用藍芽互傳,不過,這些7、8年級生的回憶早已吹熄燈號了。寶寶副食品

寶寶的第一道副食品通常是煮白粥,取上層的米湯,煮白粥的比例是白米:水=1:10,也就是說10公克的白米外加100公克的水,然後用電鍋煮熟,看寶寶吃的狀況漸漸降低水分的比例,一天吃1-2次,約2-3湯匙(30~45公克),可以依據寶貝咀嚼吞嚥的狀況,漸進增加量或濃度。嬰兒副食品一定不能用奶瓶裝,一定要用湯匙餵食,以免有塑化季的疑慮,盡量用矽膠材質的湯匙。食材方面可以選擇白米、綠色蔬菜(菠菜、青江菜、小白菜、莧菜、地瓜葉、高麗菜、花椰菜)、紅蘿蔔、白蘿蔔、五穀根莖類(馬鈴薯、地瓜、南瓜)、水果(香蕉、葡萄、蘋果、水梨、哈蜜瓜、木瓜)。以天然的食材來製作副食品,千萬不要使用罐頭或加工食品喔!每加一種新食材會試5~7天,後來3~5天就會再試一種新的食材。大家可以參考看看,再依自己寶貝的實際情況去調整。由於我們無法確定寶寶會不會對某一樣食材產生過敏反應,所以每次只能加一種新食材,寶寶可以接受,且無過敏反應,就可以嘗試第2種食材~第二種食材無過敏反應了再將這二種食材複合使用。媽咪們要記得寶寶4~6個月這個階段副食品不是主要營養來源,還是要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,副食品只是在餐與餐之間少量給予,讓寶寶有味覺的探索並適用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探索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olfganrcuh 的頭像
    wolfganrcuh

    wolfganrcuh的部落格

    wolfganrcu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